本報告期(2023年4月19日至2023年4月25日),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732元/噸,環比持平。
從環渤海六個港口交易價格的采集情況看,本期共采集樣本單位82家,樣本數量為294條。5500K熱值(硫分:0.6%-1%)的現貨綜合價格為839元/噸,長協綜合價格為723元/噸,現貨與長協的計算比例為8:92。從計算結果看,本報告期,24個規格品價格全部持平。
分析認為,內貿煤炭市場供需雙弱格局下,市場交易情緒持續偏弱,而區域市場再次出現分化,沿海市場現貨價格窄幅震蕩下行,主產區市場部分地區小幅提漲,對港口市場形成一定底部支撐,綜合看來,本期環渤海動力綜合價格延續平穩運行格局。
一、主產區弱勢運行,部分銷售小幅探漲。受產地大雪及部分煤礦月度任務已完成等因素影響,主產區部分煤礦出現短時停產情況,產地市場可銷售貨源縮減,市場整體活躍度偏低。而部分銷售企業為防止價格進一步下跌,已啟動限價銷售策略,主產區市場在弱勢運行背景下,部分區域出現小幅提漲行情。
二、主要煤運通道檢修期間,環渤海港口場存保持相對高位。自大秦線進入檢修期,盡管日均運量降至100萬噸左右,但環渤海港口地區庫存依舊保持高位,截至2023年4月26日,秦唐滄三港庫存仍在2600萬噸以上,高于去年同期30%。同時,受下游終端需求不足影響,下游接卸港庫存也保持相對高位,尤其江內港口庫存更是創自2020年10月以來的高值。港口庫存充足一定程度上壓制了消費終端的補庫意愿,港口市場有效成交偏低,價格下行壓力增加。
三、需求終端在長協進口雙向補充下,北上市場采購意愿不足。4月持續處于電煤消費淡季,而在產能過剩、利潤偏低模式下,多地水泥企業開展二季度錯峰生產工作,非電企業煤炭需求不振,需求終端在長協保障下基本可滿足日常開工。另一方面,進口煤炭在澳煤得以通關后,我國進口煤量質齊增,預計4月煤炭進口量仍將保持在3000萬噸以上。在長協和進口的雙向補充下,下游內貿市場采購意愿,短期市場悲觀情緒加重。
沿海航運市場方面,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海運煤炭運價指數(OCFI)顯示,本報告期(2023年4月19日至2023年4月25日),海運煤炭運價偏弱下行。截至2023年4月25日,運價指數收于800.49點,與4月18日相比下行10.51點,降幅為1.30%。
具體到部分主要船型和航線,2023年4月25日與2023年4月18日相比,秦皇島至廣州航線5-6萬噸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報44元/噸,環比下行0.8元/噸;秦皇島至上海航線4-5萬噸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報24.5元/噸,環比下行2.9元/噸;秦皇島至江陰航線4-5萬噸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報26.5元/噸,環比下行3元/噸。
來源:中國能源網